农业品牌化,离中国还有多远(3)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:从海外成熟品牌经验看,渠道、消费市场的扩张,无疑是农产品品牌化的重要基础。传统农业模式的矛盾在于,市场波动往往会限制农产品运营主体的规模
从海外成熟品牌经验看,渠道、消费市场的扩张,无疑是农产品品牌化的重要基础。传统农业模式的矛盾在于,市场波动往往会限制农产品运营主体的规模积累。而通过电商渠道的流量倾斜、运营扶持等人为手段限制波动,促进积累,生产端将获得稳定的追加投入,品牌化的萌芽自然会产生。
《大众证券报》报道显示,在拼多多等大型电商平台成功扩张后,盐源苹果的商家调整了原有策略,采摘、包装、运输等一系列流程都在向标准化靠拢,而这进一步反哺了产品的销量增长。瞭望智库发布的《2021 农村电商发展趋势报告》显示,通过入驻“海西消费扶贫馆”、参与扶贫助农直播等模式,青海藜麦商家冯常俊的店铺日销量从600单上升至1500单,其中“高原藜麦”产品获得拼多多杂粮品类销量冠军。
这只是电商带动农产品品牌化突围的冰山一角,以侧重农产品品类的拼多多平台为例,平台推动的多项助农惠农政策,都为农产品销售带去了巨大的增量空间:
1、从需求看,拼多多凭借其用户体量优势,加上百亿补贴倾斜政策、助农直播、营销支持等方式,为农产品带去了庞大的订单消化能力,有效减少了传统渠道疫情冲击、供需波动等因素对农户的冲击。
在今年10月14日,福建省仙游县的文旦柚助农直播中,相关直播吸引了超过24万用户观看,单日带动拼多多平台文旦柚销量同比增长超368?不仅拓展了文旦柚的产品影响力,同时带动产地实现疫情解封后的快速复工复产。
以前述青海藜麦商家冯常俊为例,由于坚持原产地发货,当地快递企业甚至对这家订单量猛增的电商客户打起价格战,在电商渠道带动的规模效应下,农产品经营主体在市场中的议价地位不断改善。
2、从生产模式看,拼多多带动的销量增长,提升了农产品上游经营者的组织化程度。
在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销量带动下,吉林省龙井市建设了海兰江泛电商产业园,为龙井苹果梨经营者提供具体指导;在砀山县,为了适应电商渠道带来的全品类竞争,县政府选择建设3000亩连片集中的砀山梨园区,并实施标准化、智能化管理,包括传感器、自动杀虫装置、以及水肥一体化设施。从2015年到2020年,砀山县农产品电商销售额从10.4亿元增长至60亿元,并带动了十万以上的电商、物流、包材等就业岗位。
3、从经营主体看,拼多多提供的人才培训、引入智慧农业生产方式等举措,正在带动产品质量标准化程度,以及劳动力生产率的提升。
《2021 农村电商发展趋势报告》显示,拼多多正在通过联合云南农科院热经所,发起雪莲果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制定,同时联合院士团队引入智慧农业系统,通过优种优育提升土地亩产量,带动农户增收。而生产标准化、产品标准化无疑是欧美发达国家农产品品牌化的重要经验。
而值得欣慰的是,当前我国的农产品品牌化环境已有较大改善。
从2015年5月以来,我国有关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文件相继发布,范围从培育电商供应链、带动农产品进城,到最新的加快农村电商主体培育,引导农业生产、加工、配送、物流等全环节接入电商。加上“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”的新理论推动,农产品品牌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。
回顾世界农业发展史,我国的农产品品牌化难以绕过发达国家规模化-标准化-品牌化的经验过程。但国内成熟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、高速增长的电商经济,有望为这场伟大而艰难的追击战实现提速。通过在最基础、最艰难的地理标志农产品领域深耕,拼多多助农模式正在越来越多的上游产区落地生根。随着更多优质农产品买入电商市场,我国农产品将在未来获得更广阔的品牌化增长空间。
文章来源:《高等农业教育》 网址: http://www.gdnyjybjb.cn/zonghexinwen/2021/1205/518.html
上一篇: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入选山东省首批高水平中
下一篇:职业启蒙教育,指引更开阔的人生路